Friday, September 21, 2018

《了凡四訓》原文、注釋:第二篇 改過之法

《了凡四訓》原文、注釋:第二篇 改過之法

袁了凡居士著
第二篇 改過之法
春秋諸大夫,見人言動,億(1)而談其禍福,靡(2)不驗者,左國(3)諸記(4)可觀也。
(1)億:推測。
(2)靡:沒有。
(3)左國:左傳、國語。
(4)諸記:公羊傳、穀梁傳等。
大都吉凶之兆,萌乎心而動乎四體,其過於厚者常獲福,過於薄者常近禍;俗眼多翳(5),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。
(5)翳:ㄧˋ,一種瞳孔為白膜所蒙蔽,以致無法看清東西的眼疾。
至誠合天,福之將至,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。禍之將至,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。今欲獲福而遠禍,未論行善,先須改過。
但改過者,第一、要發恥心。思古之聖賢,與我同為丈夫,彼何以百世可師?我何以一身瓦裂?耽染塵情,私行不義,謂(6)人不知,傲然無愧,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;世之可羞可恥者,莫(7)大乎此。孟子曰:恥之於人大矣。以其得之則聖賢,失之則禽獸耳。此改過之要機也。
(6)謂:認為、以為。
(7)莫:沒有。
第二、要發畏心。天地在上,鬼神難欺,吾雖過在隱微,而天地鬼神,實鑒(8)臨之。重則降之百殃,輕則損其現福;吾何可以不懼?
(8)鑒:像鏡子照。
不惟此也。閒居之地,指視(9)昭然;吾雖掩之甚密,文(10)之甚巧,而肺肝早露,終難自欺;被人覷(11)破,不值一文矣,烏(12)得不懍懍(13)?
(9)指視:以手指示。視,通「 示」。語本《禮記·大學》:「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。」
(10)文:ㄨㄣˋ,掩飾。
(11)覷:看。
(12)烏:表示反問的語氣,相當於「何」、「安」、「哪裡」、「怎麼」。
(13)懍懍:危懼的樣子。
不惟(14)是也。一息尚存,彌天(15)之惡,猶可悔改;古人有一生作惡,臨死悔悟,發一善念,遂得善終者。謂一念猛厲,足以滌百年之惡也。譬如千年幽谷,一燈纔(16)照,則千年之暗俱除;故過不論久近,惟以改為貴。
(14)不惟:不僅、不但。
(15)彌天:瀰漫整個天空。
(16)纔:ㄘㄞˊ,僅、只。
但塵世無常,肉身易殞,一息不屬,欲改無由矣。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,雖孝子慈孫,不能洗滌;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,雖聖賢佛菩薩,不能援引。烏得不畏?
第三、須發勇心,人不改過,多是因循退縮;吾須奮然振作,不用遲疑,不煩等待。小者如芒刺在肉,速與抉剔(17);大者如毒蛇嚙指,速與斬除,無絲毫凝滯,此風雷(18)之所以為益也。
(17)抉剔:剔,音ㄊㄧ。挑抉剔除。
(18)風雷益:易經六十四卦之一(巽是風、震是雷,合起來即益卦),易經解釋此卦,有君子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的話,)
具是三心,則有過斯(19)改,如春冰遇日,何患不消乎?然人之過,有從事上改者,有從理上改者,有從心上改者;工夫不同,效驗亦異。
(19)斯:則、就。
如前日殺生,今戒不殺;前日怒詈(20),今戒不怒;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。強制於外,其難百倍,且病根終在,東滅西生,非究竟廓然(21)之道也。
(20)詈:ㄌㄧˋ,責罵。
(21)廓然:廓,ㄎㄨㄛˋ掃蕩、清除。徹底拔除乾淨。
善改過者,未禁其事,先明其理;如過在殺生,即思曰:上帝好生,物皆戀命,殺彼養己,豈能自安?且彼之殺也,既受屠割,復入鼎鑊(22),種種痛苦,徹入骨髓;己之養也,珍膏羅列,食過即空,疏食菜羹,儘可充腹,何必戕(23)彼之生,損己之福哉?
(22)鼎鑊:鼎,三足兩耳的金屬器具。鑊,無足無耳的金屬器具。鼎鑊皆為烹煮食物的器具。古代以鼎鑊烹煮罪犯的酷刑。
(23)戕:ㄑㄧㄤˊ,殺害、傷害。
又思血氣之屬,皆含靈知,既有靈知,皆我一體;縱不能躬修至德,使之尊我親我,豈可日戕物命,使之仇我憾(24)我於無窮也?一思及此,將有對食傷心,不能下咽者矣。
(24)憾:怨恨。
如前日好怒,必思曰:人有不及,情所宜(25)矜(26);悖理相干(27),於我何與?本無可怒者。
(25)宜:應該、應當。
(26)矜:憐惜、憐憫。
(27)干:冒犯、觸犯。
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,亦無尤人(28)之學問,行有不得,皆己之德未修,感未至也。吾悉以自反,則謗毀之來,皆磨煉玉成之地;我將歡然受賜,何怒之有?
(28)尤人:埋怨他人。
又聞謗而不怒,雖讒(29)燄薰天,如舉火焚空,終將自息;聞謗而怒,雖巧心力辯,如春蠶作繭,自取纏綿(30);怒不惟無益,且有害也。其餘種種過惡,皆當據理思之。此理既明,過將自止。
(29)讒:毀謗、陷害別人的話。
(30)纏綿:糾結纏繞,無法擺脫。指自己縛住自己。
何謂從心而改?過有千端,惟心所造;吾心不動,過安從生?學者於好色、好名、好貨(31)、好怒、種種諸過,不必逐類尋求;但當一心為善,正念現前,邪念自然污染不上。如太陽當空,魍魎(32)潛消(33),此精一(34)之真傳也。過由心造,亦由心改,如斬毒樹,直斷其根,奚(35)必枝枝而伐,葉葉而摘哉?
(31)貨:財物的總稱。
(32)魍魎:ㄨㄤˇ ㄌㄧㄤˇ,山川中的木石精靈、妖怪。
(33)潛消:隱藏消失。
(34)精一:精粹專一。
(35)奚:為何。
大抵最上者治心,當下清淨;纔(36)動即覺,覺之即無。苟未能然,須明理以遣(37)之;又未能然,須隨事以禁之;以上事而兼行下功,未為失策。執下而昧上,則拙矣。
(36)纔:ㄘㄞˊ,方、始、剛剛。
(37)遣:排解、消除。
顧(38)發願改過,明須良朋提醒,幽須鬼神證明;一心懺悔,晝夜不懈,經一七、二七,以至一月、二月、三月,必有效驗。
(38)顧:不過、但是。
或覺心神恬曠;或覺智慧頓開;或處冗沓(39)而觸念皆通;或遇怨仇而回(40)瞋作喜;或夢吐黑物;或夢往聖先賢,提攜接引;或夢飛步太虛(41);或夢幢幡(42)寶蓋,種種勝事,皆過消罪滅之象也。然不得執此自高,畫而不進。
(39)宂:煩瑣細碎。沓:繁重囉嗦。
(40)回:改變。
(41)太虛:天空。
(42)幢幡:佛教道場用來裝飾的長形旗幟。
昔蘧伯玉(43)當二十歲時,己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。至二十一歲,乃知前之所改,未盡也;及二十二歲,回視二十一歲,猶在夢中,歲復一歲,遞遞(44)改之,行年五十,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,古人改過之學如此。
(43)蘧伯玉:蘧ㄑㄩˊ,人名。春秋衛國大夫蘧瑗。善於反省過失,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。
(44)遞遞:逐步。
吾輩身為凡流,過惡蝟集(45);而回思往事,常若不見其有過者,心粗而眼翳(46)也。
(45)蝟集:如刺蝟毛般聚集。比喻繁多而叢雜。
(46)眼翳:眼珠上所生障蔽視線的白色薄膜。
然人之過惡深重者,亦有效驗:或心神昏塞,轉頭即忘;或無事而常煩惱;或見君子而赧然(47)消沮(48);或聞正論而不樂;或施惠而人反怨;或夜夢顛倒,甚則妄言失志;皆作孽之相也,苟一類此,即須奮發,舍舊圖新,幸勿自誤。
(47)赧然:赧,ㄋㄢˇ。羞慚而臉紅,難為情的樣子。
(48)消沮:垂頭喪氣、精神不振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