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November 15, 2024

《藥師經的濟世觀》第64講:行到有功即是德

戒,是一切要有正見,最重要的是去除增上慢心,以多聞培養自己的正見,因得正見而戒行清淨。不得正見,一切眾生自心已經成病了,縱然聞藥師如來名號,也很難相感應。由於有正見,聞到藥師如來名號,即身就得感應,即身可得成就。

其實一切佛法,不論小乘的四諦、十二因緣,大乘的六度萬行,一切都是戒。所謂戒就是行,什麼行呢?為善去惡而止於至善,行到了就是有功,就是德行的成就,所以千萬注意古人的一句話:「行到有功即是德」,也就是事到有功即是德。

什麼是功德呢?必須一切有成果,行為到了,有成果,有功勳,才是真正的德行。譬如有一天和大家一起吃飯,跟同學們談起,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,甚至做最起碼的一件小事,像抹個桌子清掃室內環境,我們可以反省自己,誰能做到「久要不忘平生之言」這句話?往往是五分鐘熱度。

也許同學知道我有過分的潔癖,而且還有整齊癖,東西一定要擺整齊。有一次某某教授與另一位教授談話,在我案頭拿了一本便條紙做紀錄,用完了又放回原位,放得很整齊。他一邊放一邊戰戰兢兢地看我,深怕自己放得不整齊。我曉得他平常在家裡不是這樣做,因為有太太服事他。當著我的面,惴惴不安,特別要把紙條放整齊,意思是說:這回我總合你的意了吧!結果他放好後,我又把本子拿起來,重新放一次,這下他傻住了。

當時有很多長官、客人在座,他不好意思問我,我也不會講。過了三天他來了,我跟他提起這件事,他說好!老師,我曉得在你面前放東西要放得很整齊。我說你放得很整齊沒錯,那是表面上看起來很整齊,實際上那本便條紙下面有幾張折到被壓住,你卻沒有看到,因為你過於小心,眼睛又不斷看著我,所以沒有注意到下面。

一個人行菩薩道,講到戒的行為,像這樣小的一個動作都不能馬虎。「莫以善小而不為,莫以惡小而為之」,這就是戒。我常跟同學說,我曉得你們很發心,發心是佛家的話,就是一般人說的立志。但是我曉得不到三天,第四天就鬆懈了,慢慢地不動了。一個人入世也好,出世也好,一生有沒有成就,就看他能不能做到「久要不忘平生之言」。這是非常難做到,因為環境的改變,自己馬上變了。變了還找許多理由原諒自己,為自己作解釋,結果還覺得自己沒有錯,錯的都是別人,再不然就說這裡的環境不好。

所以大乘佛法的布施就是戒,布施就是犧牲自我。誰能夠真正犧牲自我?做不到的。朋友生病了,自告奮勇來幫忙照顧,三天?三個月?三年?乃至十年?你不會埋怨自己嗎?不埋怨他,也會自己埋怨自己,唉!找當初為什麼要答應呢?對不對?所以很難啊!修行要在這些行為上下功夫,由心裡的行到外面的行為,因此說「行到有功即是德」。功德不成就,想修道打坐開悟?行嗎?那你早「誤」了,耽誤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