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January 21, 2022

我們對身體的幾點錯誤認知

我們對身體的幾點錯誤認知

作者:福安古觀音閣

 

我們對身體的觀念有幾點錯誤的認知:

第一種錯誤的,就是細胞論。就是認為人是有萬億兆個細胞構成,只要細胞不老,人就永遠年輕。這個觀念看起來好像很對。但事實卻沒有那麼簡單。

這個是細分法的錯誤。如果按照這個細分,細胞是有電子質子中子構成,那人是由中子構成嗎?所以有些人養生法的,就推薦一種產品,讓細胞更新代謝排毒的。這也是錯誤的。

中醫看到人,不是細胞構成那麼簡單。人體內有五種東西,肝藏魂,肺藏魄,心藏神,腎藏志,脾藏意。這五樣東西,都是看不見的。比如魂,魄,神,是怎麼一回事?西醫解答不出來。西醫靠解剖屍體,屍體是沒有魂魄的。

像脾藏意,意包括觀念,記憶,還有各種信息。西醫說,大腦是有記憶細胞。其實真正記憶的信息,是藏著脾代表的消化系統中,包括脾胃,腸等。現在人很難理解,怎麼腸,脾,胃能記憶?這一點大家就去參了。如果腸胃不乾淨,腦袋一定渾濁。為什麼要吃素,就是讓你腸胃乾淨,腦袋不渾濁。

中醫講養生,這裡面就大有文章了。包括胃部的消化,也不是西醫講的,胃部分佈一種酸性來消化。不是那麼簡單。胃部消化靠的是一種身體本能的火,道醫講太極在裡頭運轉消化。這太極的運轉,跟天地規律有關。配合天地規律時,運轉的就快,火就大,像冬至之後能量在體內,就容易消化吸收。夏天一到,人消化吸收就弱了,是胃太極的運轉有關。

人最小的部分是細胞,但控制人生命活動的,最大的是神,魂,魄。這屬於無形無相的東西。要講下去就很深。

還有第二種論調,就是營養論。把營養分為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。缺什麼維生素,就補充什麼?中醫不這麼看。很多人學中醫,也把食物按照這個方法來分,實在太有問題了。

中醫看陰陽。肉和素裡頭,蔬菜屬於陽,肉屬於陰。吃肉的人就是長地氣,身體很壯,但渾濁。吃素的人就是清爽,蔬菜是陽。肉中也分陰陽,能見陽光的動物是陽的,家鴨牛羊豬,不見陽光的動物是陰的,像深海的魚,還有地洞裡頭的蛇,兔子等。屬於陰的。陰的動物肉是不能吃的,小孩子吃了都不開竅了現在人陰氣重,最愛吃奇怪的動物,深海的魚,陰氣重,男女慾望就更重。

第二個中醫看法,分食物為五種性,熱溫平寒涼。像紫菜,螺旋藻雖然營養價值高,但屬於寒涼,不適合多吃,吃多了,你也吸收不了。水果一般屬於涼的,減肥的也要少吃。以前宣傳飯後一個蘋果來減肥,這也是錯誤你說水果是肉,肉是水,是用來保護種子的。像蘋果桃梨橘子等,肉都是好吃,但種子很苦,不能吃。其實果是廢棄的部分。作為補充水分可以。

道家的養生,吃的是乾果類,就是種子。松果,松鼠最愛吃的,這些堅果才是比較好的。所以真要健康,多吃米飯。現在又有宣傳,說米飯含醣類太多,吃了會發胖,所以盡量不要吃米飯。末法時代,邪見就是多。五穀才是人最需要的,補人的精氣神的。人吃植物是吸收植物的精氣神。

你看有沒有一個民族完全吃肉,不吃五穀。沒有的。包括內蒙古,吃青稞酒。青稞也是穀類,釀成酒後純度更高,用來化解肉。內蒙古吃肉,但一定喝青稞酒。酒能化肉。

再一個,食物還有歸經的問題,每種食物,藥物,歸身體的十二個經。本草綱目就有寫那些藥歸那些經。食物也有歸經。腎經,肝經,還是肺部等,都不一定。這不是簡單的,補蛋白質的問題。

很多人想養生,卻被這兩個問題困住了。根本論上都錯了,你要怎麼談食物養生。所以我一直都很排斥人們買營養品,保健品,或者深山的靈芝,還是人參。不要迷戀。你清心寡欲一點,吃的清淡一些,就是最養生了。

第三點,很多人宣傳養生品,都是寫著各種好處,卻沒有寫錯壞。其實,沒有一種食物是最有營養,吃了百無害處的。任何食物,吃多了都是害處。你只看到好處,卻看不到壞處,這最糟糕。藥物都帶著偏性,偏於火,或者偏於寒。凡是養生的,一定有副作用。

道家講,人主要是一個平衡,你保持一種平衡是最健康的。你身體會有智慧了,就知道要什麼,酸的,還是鹹,身體的智慧最重要,不要太相信大腦,更少相信儀器檢查。有些人天天吃紅棗,枸杞,吃多了都不好,破壞身體的平衡。枸杞吃多了,容易引發性慾。出門千里,不碰枸杞。外出的人,不要吃枸杞。凡是吃多了都不好。

第四個,迷戀按摩,推拿,艾灸,這也是不好。你身體的機關,穴位不要輕易去動他。你覺得我按摩完,拔罐,艾灸以後,全身好舒服了。這個舒服,是外在強制排毒出去的。你內在沒有排毒的能力,靠外力,你就容易上癮,而且這些穴位你一直去折騰,結果身體的敏感度就越來越低。

最好的方式,是通過打坐,靜坐,加上清淡的飲食,加上念經,把身體的本能的智慧給開發出來,這才是究竟的。不要輕易動原始的開關,動原始的開關比動穴位更恐怖,相當於水的大總閘。穴位相當於小開關而已。迫不得已才動大總閘的。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74c343e00102xa49.html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