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教故事》二一六、制心一處
第四章 歸心淨土 :陸、老實專修
二一六、制心一處
(一)
發明家愛迪生到稅務所交稅。那天,交稅的人很多,愛迪生跟大家一起排隊等候,隨隊而行,可是心思早已轉到工作上了。直到耳邊響起一個聲音,才把他拉回到現實中來。
「您剛才說什麼?」愛迪生問道。
「我是問:您叫什麼名字?」稅務員和藹地說。
愛迪生一時不知所措,回過頭來對身後一位女士說:「噢,對不起,太太,我叫什麼名字來著?」
幸好很多人都熟悉他,幫他想起了自己的名字。
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全身心的投入,才能把奮鬥變成享受。(《日日禪》)
(二)
有位年輕人非常刻苦,但卻收效甚微,為此他很苦惱。
他找到昆蟲學家法布爾,抱怨說:「我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事業上,結果收穫卻很少。我愛文學,也愛科學,同時對音樂和美術的興趣也很濃,我把全部時間都用上了。」
法布爾微笑著從口袋裡掏出一塊凸透鏡,做了一個小實驗:當凸透鏡將陽光集中在紙上一個點的時候,很快就將這張紙點燃了。
接著,法布爾對那位有些茫然的青年說:「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點上試試看。」
年輕人恍然大悟。
(佚名)
(三)
大司馬家中製鉤的工匠年高八十,他打造的帶鉤絲毫沒有差錯。
大司馬問道:「你這是有技巧呢,還是有道?」
老工匠說:「我是有道。我二十歲時就喜好製作帶鉤,對別的事情都視而不見,不是帶鉤就不去關心。僅僅憑藉不用心於他物的心,就可令我專注於打造帶鉤,更何況我無不用心於製鉤呢?」
心無旁騖,就能做到至善之境。
(《莊子.知北遊》)
(四)
宋朝書法家、畫家米芾說:「學書法必須專心於書法,不能再有其他愛好分心,這樣才能有成。」我也曾聽說古時候琴師教弟子專攻兩三個曲子,這樣才能切入琴法的堂奧。雖說這是小事,但可以喻大。佛在《遺教經》上說: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。」假如三心二意,勢必一事無成。
(《竹窗二筆》)
(五)
梧鼠學會了五種本領:會飛、會跑、會游泳、會打洞、會爬樹。
但牠這些本領一樣也沒學精:會飛,但飛得不高;會跑,但跑得不快;會游泳,但游得不遠;會打洞,但打得不深;會爬樹,但爬不到樹頂。
名義上牠學會了五種本領,用起來卻一樣也不中用。
(《荀子.勸學》)
印光大師一再勸告:不要做大通家。
(六)
一次,楚王在雲夢打獵,讓人們把鳥獸都轟出來。只見左邊跑來一隻鹿,右邊竄出一隻麋。他正要開弓放箭,又發現一隻天鵝從頭頂的大旗上掠過。
楚王眼花繚亂,一隻也沒射到。
大夫養由基上前說:「我射箭的時候,百步之外放一片樹葉,能夠十發十中;如果放上十片樹葉,能不能射中那就很難說了。」
(《郁離子》)
在《隨願往生經》中,普廣菩薩問世尊:「十方世界都有佛土,您為什麼只稱讚阿彌陀佛的淨土,只要我們求生西方呢?」
世尊回答說:「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心靈污濁,妄念紛飛,因此我才專門稱讚阿彌陀佛的淨土,使眾生的心能專注西方一境,這樣才容易往生。」
(《安士全書.西歸直指》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