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April 8, 2019
連儒家都講“擇善固執”,所以初學應該要執著
淨土法門:連儒家都講“擇善固執”,所以初學應該要執著
問:「自從閱讀《往生論》後,不再想出門與外人接觸,只願在家中淨修念佛,也不願與他人閒話家常,只願聽聞淨土法門。請問這是否太執著?如何能恆順大眾?」
答:初學的人執著有好處,因為自己功夫還不得力,要著重修持,連儒家都講「擇善固執」,所以初學應該要執著。到什麼時候才恆順眾生?自己稍稍有一點功夫得力了,不會受外緣影響,不會受外面境界誘惑,就可以恆順眾生。如果我們見到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還會起心動念,你一隨順不就完了!自古以來許多講經的法師,在講台上講經說法度眾生,沒幾天就被下面眾生度跑掉了,就是因為沒有定功。
我三十幾歲學教,李老師就限制,沒有到四十歲決定不可以到外面講經。四十歲之前講經,只能在「台中蓮社」、「台中慈光圖書館」、自己家裡面練習,不可以到外面講經,就怕外面的誘惑受不了,這就墮落了。這是老師對於學生的愛護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。自己能不能禁得起考驗?若禁不起,保守、固執一點較好,這是講經法師們要特別留意!
問:一天上午,我正在睡覺,夢見有五個鬼在森林中,我在夢中想引導他們學佛,當我念大悲咒時,他們就追著我邊走邊唸;當我念阿彌陀佛時,他們就害怕不敢跟上,請問是何原因?
答:鬼也有業障,跟人沒有兩樣。你看人,現在香港不錯了,不怕念佛的人。我最初到香港來的時候,三十年前,一九七七年,香港人最討厭出家人,看到出家人吐口水。為什麼?今天運氣不好,碰到光頭,一切都光了。我到香港那時候,香港這個觀念才稍微改,見了面很討厭,瞪你一眼,但是不吐口水。這是業障!所以我來的時候還不錯,討厭你,不喜歡你,但是不吐口水。這是什麼?都是不懂佛法。所以我們不能夠怪社會大眾,怪我們自己做得不好,怪我們自己沒有把佛法的道理講清楚、講明白,讓大家產生誤會。我們怪他人,那是錯誤的,那是不正確的,應當回過頭來要怪自己,多做好樣子,多多的把佛法講清楚、講明白。
佛法是教育,教育天天要上課,不上課是決定不行。現在我們在此地現場聽眾不多,實際上很多,都在家裡網路上聽,網路上聽的人很多。我們有個網路學院,網路學院正式報名參加的學生有六千多人。都是不斷的在上升,所以效果也很不錯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到現場來聽有現場的好處,為什麼?對修行有幫助。不到現場,他不願意看,他看這個討厭,我不去了;看那個不喜歡,我不去了。他在家裡在電視機前,在電視機前可以聽、可以解,可以提升;但是行,是坐在那裡沒動,沒有經過考驗。所以到現場來是又學也參加考試,不到現場來,不參加考試,只學不參加考試,他的進展就緩慢,道理在此地。
問:最後一個問題,弟子發心買下幾棟房子,這些建築物的所在處原有許多墳墓而被遷移,弟子打算以後在晚上播放講經光碟給這裡的無形眾生聽,還打算請法師來講經。請問,買下這些房屋會不會出問題,有所不順?
答:這在一般傳統裡面講法,出問題的比較多,出狀況的。我還聽到有一個報導,是一個同學從報紙裡面剪下來的,在香港,他說有一塊地,地名我記不清楚,四周圍都是房子,當中一塊空地沒有人去建它。現在好像是個籃球場,做了個籃球場,沒有人敢在這邊建房子。以後人家問這什麼原因,奇怪,不應該在這個地方搞一個球場,搞這麼個空地,就問了原因。
說這個地方從前是殯儀館,殯儀館拆遷之後沒有人敢在這裡建房子,地也賣不掉,所以就變成一塊空地,這個地方晚上常常也出狀況,確實有這個報導出來。墳地是一般人所忌諱的,如果要是建寺廟大概會好一些,為什麼?寺廟裡每天誦經、禮佛、超度,我想這些眾生也會跟大家在一起修行,他也能沾光,未嘗不是一樁好事。
問:下面一個問題,在一定時間內往生的眾生數量,是否會因我們弘法利生而增多?
答:這個多少是大略的一個概數,不是定數,所以這個數字是活潑的,每天都有加減乘除。有些真正念佛求往生的人,實際上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,已經邀他了;但是他如果是遇到名聞利養,這一關他又起了貪心,那他就又下去了,他名字就除掉了。很多造作不善業的,他一下回頭了,這一回頭,他要念佛求往生,他的名字又注上去了。所以這是活的,不是呆板的,這種說法叫通情達理,我們能夠接受,能夠相信。
問:請問《大藏經》「疑似部」裡的經典可信嗎?要怎樣才能判斷某部經不是偽經?現在《大藏經》很多,我們依照哪一部《大藏經》來判斷?
答:這個問題問得好,過去我也問過李老師,老師告訴我,要依古代的《大藏經》為標準。古代《大藏經》最晚的一部就是《乾隆大藏經》,距離我們現在兩百多年。為什麼?古代編集《大藏經》的他們非常慎重,而且真的是,不敢講證果,他真有修行,就是有修有學,有德行、有學問、有修持,這樣的人來把關,所以這個可靠。
現在新編的藏經就靠不住了,這裡頭甚至於有人情,這個人跟我是朋友,你寫幾本書我把你編進去,這就很有可能。我們初學的人沒有辦法辨別真偽,沒有這個能力,所以老師給我講用古人的,看古人的《藏經目錄》,古人這些經典的標準,這樣就不至於有過失。
學經教,基礎的經教,是幫你奠基、打基礎的,可以選個十種、二十種、三十種都可以。但是初學一定分量是很小的,一部經多長?像《般若心經》二百六十個字,它就是一部經。很多經不超過三百字的,這是我們初學經的時候,老師在阿含部、在經集部裡面給我們選,確實選了也將近有三十部。我跟李老師時間不是很長,學基礎經典的時候,最初,第一個階段,我沒有出家之前,學了十三部。
一個月學一部,進度很快,十五個月裡面我學十三部。老師的標準是一定要能夠上台講演,這個東西才算你學成了;你沒有上台講演,這個不算。所以他的標準已經降得很低了,不是叫你做到,要求你上台能夠講得不錯,他在下面聽,聽了點頭,那你就算通過。所以我學十三部才出家,出家的時候教佛學院,佛學院裡一個學期才教一部,三年我才用六部,我學了十三部,我還有一半用不上。所以以後我常常勸,有人發心出家,先學經教,學好了再出家,出家之後就不容易學。在家的時候,你有時間,有自由、有選擇,你學好了之後再出家,出家之後教佛學院,就講經,這樣好,不受限制。
可是這個是基礎,必須還要有專攻的,要學一部大經,專攻。以後我出家之後我再去找老師,我說我學的底子不夠堅固,希望在老師那裡學一部大經。我那個時候選的《法華經》,帶了好像有十幾種註解,帶到台中向李老師請教。李老師正在講《楞嚴經》,他就告訴我,《法華》跟《楞嚴》分量相當,內容都是大乘教,也都算是一乘教。他說我沒有時間來教你這部經典,你就跟著聽《楞嚴》好了。所以到台中臨時就改學《楞嚴經》,但是《楞嚴經》手頭上沒有參考資料,趕快去收集,得到香港智開法師的幫忙。他在半年當中差不多也給我找了二十種,而且都是線裝書,都是善本書,這是無量的歡喜。
這部經老師講了三年,我在台中三年完成這部經,這算是我一生學經的基礎。這一部經的基礎,我回過頭來看《法華》,我就能講,看《華嚴經》也想講,有點害怕,因為《華嚴經》開頭全是表法的,很不好懂,有十一卷,太長了。所以李老師講《華嚴經》我去聽,我聽一卷,看他老人家那些東西怎麼個講法的。一卷聽完之後,後面我就不要聽了,我可以講了。所以古人講一經通一切經通,我這一部《楞嚴》不是真正通,大概是一半,可以能夠打個六十分的樣子,但是對許多大乘經教我就有辦法了,我自己就能夠學習了。所以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,就是講《楞嚴經》,講了四個月,四個月講了三分之一,沒講完,講四個月,在九龍講兩個月,在香港講兩個月。因為那個時候簽證,台灣到香港的簽證,最長的時間就是四個月,四個月簽證到期我就回台灣去了。第一次到香港,也講得很成功。
所以「疑似部」裡面可以不必去學,需要參考的,自己可以看一看。因為古大德把它提出疑似部,這個里面的內容都是好的,沒有違背佛陀的意思,如果違背佛陀的意思,他不會收集在這裡頭。但是是不是佛說的,這很難講,因為他找不到翻譯的人的根據,所以擺在這一部。可以說都是好東西,可以做參考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