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September 2, 2018

淨空法師法語(二十三)好事不如無事!無事,是第一等的好事!


淨空法師法語(二十三)好事不如無事!無事,是第一等的好事!

1 這個世間,我們講娑婆世界,這個世界是染污的世界。

2 修道之人如果善於運用這個環境,這個地方正是大好修行的場所;如果不善於運用這個環境,給諸位說,沒有不墮落的。

3 雖然講六道,三善道比喻「頭出」,三惡道比喻「頭沒」,實在說,眾生在三善道的時間非常短暫,在三惡道的時間是極其之長,這些都是娑婆世界的事實真相。

4 善於運用這個環境作為自己修行的道場,古今有許多榜樣。那就是在五欲六塵繁華的世界裡面,他能捨,他能放下。

5 佛門裡面無論是出家在家的大德,真正是一個精進修行人,他決定不貪戀五欲六塵,他把生活降到最低的水準。

6 佛陀當年在世的時候,三衣一缽,這是降到最低的水準。三衣之外無長物,這個環境是修行的好道場。

7 蓮池大師教給我們,真正修行人決定不貪戀名聞利養,要把這個捨盡,要能夠甘於淡泊的生活,道業才能成功。

8 古大德的榜樣太多了,像近代的高僧虛雲老和尚、印光老法師,諸位都曉得的。一件衣服總穿三、四十年,破了再補!

9 你看老和尚穿的衣服,補釘補了多少?他們的信徒滿天下,大財主多得很,供養是不計其數,老和尚連一件新衣服都做不起嗎?老和尚不做。

10 信徒是常常給他做新衣服,新衣服一送去,他一看到哪個沒衣服穿的,他就送人了,他還是穿那個破爛衣服。一生沒有改變,不貪戀享受,不攀緣權貴。

11 不管什麼事情,能省就省。修行人以省事為第一,才能夠長養眾善之體。好事不如無事,萬萬不能多事!出家人如是,在家的高人也是如此。

12 龐居士,這是個財主。他學了佛,下定決心要了生死、出三界。他把家裡的財產、金銀財寶裝上一條大船,把這個船划到長江的江心,船上打一個洞,整個沉下去,統統不要了。

13 他以後生活怎麼辦?編草鞋。每天編草鞋賣幾文錢,過清苦的生活。有人問他:「你那麼多錢,如果不要,拿去做好事不是很好嗎?」他告訴人:「好事不如無事!」

14 你們想想這個話的味道。無事,是第一等的好事!無事是無漏業,好事還是有漏業,不一樣。

15 你看他一家,一家人個個成道。他自己要走的時候,給他太太女兒說,他要走了,要她們替他準備後事。他的女兒比他更高明,她說:爸爸,你稍微等一等,我出去一下。她出去的時候,在田野裡她就往生了。

16 生死自在,來去自如,一家人都證果。所以我們要是真修行,要放下、再放下,我們這個道心才能夠建立。

17 現在先別說增長道心,為什麼?現在咱們沒有道心,我們那個道心是古人所講的露水道心。

18 現在在此地坐著聽經,白天在這裡念佛,好像有點道心,到街上轉一下,道心就沒有了,那怎麼能成功?所以念佛念了幾十年,連個消息都沒有,什麼原因?沒放下,這是大障礙。

19 經論裡面給我們所講的,是教我們放下。什麼叫修行?放下就是修行,放下就是功夫。

20 在這個世間,決定要遵守「與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。身心清淨,一絲不掛,這樣念佛沒有不成功的。那真是永明大師所說的「萬修萬人去」。

21 學佛,聽經、念佛,如果不能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那只好等著來生來世再繼續干,為什麼?沒法子超越輪迴,沒有辦法往生淨土。

22 也許諸位要問,來生是不是比這一生要進步一些?不見得,也許比這一生更迷惑。

23 你現在在此地,你在這個地方坐了兩個鐘點聽經,你不是這一生才學佛的。你多生多劫之前生生世世都學佛,在無量劫中親近諸佛如來,不知道親近了多少。

24 生生世世親近那麼多諸佛如來,今天還落得這個樣子,為什麼?就是因為你放不下。

25 親近佛有什麼用?放不下有什麼用?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,這個我不忍心放下。換句話說,六道生死這麼苦,我不忍心離開。那有什麼法子!

26 極樂世界再好,這個地方不忍心,這個不忍心就叫你生生世世生死輪迴,永遠沒完沒了。這就是無明,就是愚癡,就是業障,這就是情執。

27 我們這一生不求解脫,要到什麼時候?這一生不往生,你還等到哪一生?何況生生世世未必有因緣遇到佛法,更難得的是遇到正法。要遇到正法,實在不容易!

28 要想去極樂世界,一定要放下。六祖說「本來無一物」,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,曉得真心裡面無有一物,這樣我們才肯放下。

29 理真的明白了,這才曉得放下有這麼多的好處,有這麼多的利益,這才肯放下,也正是古德所說的:好事不如無事。

30 做好事是放下了,沒放得乾淨。「我還有多少好事沒做完」,還有牽掛,藕斷絲連。無事,是真斷掉了,所以龐居士那一招真是給我們當頭一棒!

31 龐居士是一個大富長者,他那麼多金銀財寶不拿去做好事,他把它丟到水裡,統統不要了。這叫斬草除根,一絲不掛。捨要捨得乾淨,要捨得痛快,這是真正修行人最好的榜樣。

32 如果是發心去做好事,到處去佈施,你想想看,豈不是藕斷絲連,不乾不淨。

33 龐居士他這種行持就是現身說法,做給我們看,使我們覺悟到這樣才叫做放下,才叫做佈施,才叫真正一了百了,難怪他一家人成道。

34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教給我們,「假令供養恆沙聖」,還得了嗎?諸佛菩薩來了,大家爭著去供養,佛說怎麼樣?「不如堅勇求正覺」。

35 你看看,佛菩薩來了都不必去供養,我修清淨心。你清淨心修成,你真的能往生,你能見阿彌陀佛了,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跟觀音、勢至是把手同行。

36 你供養恆沙聖眾,沒有辦法,你做不到,不過修一點人天癡福而已。

37 我們今天不接觸人,怎麼結法緣?唸唸當中就結法緣。心清淨,一念清淨心沒有障礙、沒有範圍,盡虛空遍法界都在一念清淨心當中。我唸一聲阿彌陀佛回向給他們,跟他們統統都結了緣。

38 心裡面分別計較,你就修再大的功德還是非常有限,為什麼?你心裡有分別,你有執著,你不能稱性。

39 你分別、執著不破,修再大的功德,它是局限的,它有範圍,它不能突破,也就是不能稱性。

40 諸位要記住,淨土法門是十方一切諸佛讚歎的法門,它是整個佛法裡、無量無邊法門裡最殊勝的法門。

41 淨土法門這麼殊勝,我們修的時候很多業障,為什麼?沒有福。為什麼沒福?好管閒事。

42 好管閒事,不肯放下萬緣,這個人沒福。有福報的人心清淨,心清淨就是有福報;心不清淨,沒福。

43 不是說你有錢有勢那是福,那是空的!有錢有勢,你死了帶不走。世間名聞利養也不過是借給你看幾天而已,你就那麼迷惑顛倒了。世間名聞利養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!

44 真正的福報是清淨心,是無比的智慧。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。

45 你要想真正覺悟,真正不迷,世出世間一切法要看淡,要放下。人之所以迷惑顛倒,不能覺悟,就是把這個世間法看得太重,不肯放下,所以他唸唸迷情增長,他不會覺悟。

46 你把什麼事情都看淡,你就容易覺悟。這一覺悟,立刻提起這一句佛號。也就是說,我第一個念頭是妄念,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佛,要轉得快,這就是所謂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。

47 念起不怕,我第二念就覺了,就轉成阿彌陀佛。讓阿彌陀佛這一唸唸念增長,讓其他一切妄念是一念、二念就沒有了。頂多起個一念、二念,二、三念決定轉過來了。

48 真正會念佛的人有福,這樣的人這一生決定成佛,這樣的人有大福德。這是大智慧,沒有比這個智慧更高的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