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February 11, 2018
嘎瑪仁波切:碰到讓自己起煩惱的人怎麼辦?
嘎瑪仁波切:碰到讓自己起煩惱的人怎麼辦?
【問題】
頂禮嘎瑪仁波切,請仁波切開示,我們該怎樣面對讓自己起煩惱的人?
【嘎瑪仁波切答】
不要說在家居士,即使是出家的修行人,依然還會有不喜歡的人。怎麼辦呢?你如果看著他就會產生煩惱,那只有遠離了,不要常常見面。他不在旁邊的時候,至少你對他發出慈悲心還比較容易,回向時,把他放在眾生裡一起來回向,也沒什麼困難。如果總是看到對方,煩惱似乎總會如約而至,就連對他發出慈悲心和回向給他,也會滯後,要多思考幾次,多幾番心理斗爭,才會將功德不情願地回向給他。
人與人之間,並不會只有善緣,但從你的角度,你可以化煩惱為菩提,從心上扭轉那些不善的因緣,不要抵觸,不要產生負面的嗔恨、傲慢、疑心、嫉妒等情緒。
當你遇到一個人,內心總是煩惱叢生,就可以先敬而遠之,然後隨著慢慢調適心態,開解自己:對方也是眾生的一分子,雖然他有這樣的業力,會讓我們產生煩惱,但作為修行人,就不能跟他一般見識,理應對他產生慈悲心,將功德回向給他,化解一切不善的因緣。慢慢隨著時間地推移,從以前看到就想臭罵他一頓,到一個月、兩個月罵一次,一年罵一次,漸漸就懶得罵他了,久了也就忘記了,瞋恨心也就發不起來了。怕就怕你總是念念不忘,在心裡反反復復還惦記著他。
在西藏有些家族是世代仇家。家族之間可能因為祖上有兩個人曾打過架,於是就常常為了上一代的小恩怨,在這一代相互報仇,甚至再下一代的子孫也變成仇人。這是一種負面的義氣,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。時代變了,人也變了,卻為了以前的一些糾紛、誤解不斷糾纏——和祖輩關系好的人,子孫就跟著好;和祖輩關系不好的人,子孫就視其為仇人。這種代代相傳的家族仇恨,非常不好,是在持續地造業,不斷地造業。俗話說“冤家宜解不宜結”、“冤冤相報何時了”啊。
作為上師,我會化解這些小肚雞腸、世代結仇的家庭,對其進行調解和批評,甚至把他們叫到寺廟裡“罵”一頓,然後講佛法給他們聽。當下每個人聽了都會忏悔,說要多供燈、供佛、要塑佛像、要印大藏經等等,承認是自己的業力,自己必須要改善。講得都很好,什麼都願意做,願意改,可離開寺廟之後,一點火就著,仇恨又開始了。新仇舊恨混雜在一起,讓自他都受罪。這是什麼原因?為什麼就不能放棄仇恨?這其實就是習氣,也是業力現前,讓他們身心受苦的體現。
如果是佛教徒,就一定知道忏悔,一察覺是不善的事情,馬上忏悔。忏悔之後,對自己的約束就會強一點。但如果嗔恨心特別強,很清楚自己的火爆脾氣很難克制,就要學會每次改善一點點,每次在心中將瞋恨縮小一點點。雖然有時那種無始以來累積的習氣很難一下子被調伏,但只要你不斷訓練自己,面對習氣就不會束手無策。
不要說你們很難克服,有時連我們也會如此。比如佛學院的學生不乖,講一次不聽,兩、三次不聽,剛開始時還會想:對他們要慈悲一點、好一點。但是一見他們屢教不改的樣子,有時就動手“教訓”他們一下。當然,事後馬上就會忏悔,雖然是為他們好,但忏悔還是需要的。
標籤:
嘎瑪仁波切
[相關文章] - 不用好奇你的前世是什麼,沒有意義! - 2019-12-03
- 無論是善緣還是孽緣,都可以扭轉為積極的助緣 - 2019-11-29
- 談到修行,首先要從「做個懂得感恩的好人」開始 - 2019-11-29
- 看不見自身的「我慢」,最可怕 - 2019-11-08
- 願意助人為樂,一定是有福報、有能力的人 - 2020-01-13
- 把快樂寄託在物質的增長上,就像猴子水中撈月一樣不切實際 - 2020-01-09
- 為何很多健康、高智商的人卻生下殘疾或智障的孩子? - 2020-01-07
- 心量大小,是長期德行的培養,人人都喜歡被包容的感覺 - 2020-01-02
- 心中有慈心的人,看誰都高興,這並不是因為別人做得好,而是他自己修得好 - 2019-12-30
- 所謂的冤親債主,大都是我們曾經比較親的人 - 2019-12-24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