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卷一
三途:即三惡道。
優填王:梵語「鄔陀衍那」,此言「出愛」。亦云「優陀延」。即優填王也。(凡言梵語者,皆天竺國之語也,劫初皆梵天遺種,故稱梵。)
婆羅門:此云「淨行」,是西天四姓之一,詳《長阿含·四姓經》。
八關齋:即八戒也。在家者皆可受,期止一日一夜。欲日日持,須日日受,受則不可破。若能上品持,雖一日一夜,亦決定生天。
羅漢:具云「阿羅漢」。有三義:一殺煩惱賊,二不受後有,三應受人天供養。
沙門:此云「勤息」。勤修戒、定、慧,息滅貪、瞋、癡也。
舍利:此云「骨身」,亦云「靈骨」,四聖皆有之。形色不定,靈異無方。水火金石,皆不能損。
菩薩:具云「菩提薩埵」,此言「覺有情」。同佛修證之謂「覺」,無明未盡之謂「情」。又有情,指眾生言,菩薩以斯道覺斯民,故云「覺有情」。
八念: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舍、念天、念出入息、念死。
三界: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
涅槃:此云「滅度」,得寂滅樂,度生死苦。又「涅」曰「不生」,「槃」曰「不滅」。不生不滅,名為涅槃。
氎:音「迭」,其花可織為布。高昌國草本,罽(ㄐㄧˋ)賓國木本。
恒河:具云「恒伽」,亦名「殑伽」,此云「天堂來」,其河近舍衛國。
菩提:此言「覺」。
三惡道: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
三寶:佛、法、僧也。三寶六義,詳《寶性論》。
正覺:梵語「三菩提」,此言「正覺」。登佛之果,名成正覺。
阿闍世:此言「未生怨」,瓶沙王之太子。
北俱盧洲:在須彌山北,其洲人民,壽皆千歲。念衣得衣,思食得食,命終生天。
祇園:祇陀太子所施之樹,給孤長者所買之園,具云「祇樹給孤獨園」,今特省文耳。
精舍:佛、僧住處也。
比丘:此言「乞士」。乞法於佛,以資慧命。乞食於世,以養色身。又云「破惡」、「怖魔」。
轉輪聖王:輪王有四種:金輪王,王四天下;銀輪王,王三天下;銅輪王,王二天下;鐵輪王,王一閻浮提。
八難:一地獄、二餓鬼、三畜生、四邊地、五長壽天、六諸根不具、七生邪見家、八生於佛前佛後。有以北俱盧洲為長壽天者,謬也。觀《大般若經》、《較量壽命經》,可見。
如來:梵語「多陀阿伽度」,此言「如來」,佛十號中之一。
釋迦牟尼佛:梵語「釋迦」,此言「能仁」。梵語「牟尼」,此言「寂默」。謂德能仁濟群類,道尚寂默無為也。「佛」,「覺」也。
天竺:即佛降生之國,亦名「印度」,亦名「身毒」,乃閻浮提之正中,先佛出世,皆在於此。周圍九萬餘里,三面距海,北背雪山,東至震旦國,南至金地國,西至阿踰遮國,北至小香山,各五萬八千里。其國於夏至午刻,用土圭測之,四面無影。其餘一切國土,皆有影。
淨飯王:梵語「閱頭檀」,此言「淨飯」,或云「白淨」。佛之父王,迦維羅衛國主也。
摩耶夫人:具云「摩訶摩耶」,此言「大術」或云「大幻」,謂能以大幻術,母諸佛也。
波羅叉:亦云「畢利叉」,此言「無憂」。
四大天王:北多聞天王,東持國天王,南增長天王,西廣目天王。
忉利天王:即帝釋天主釋提桓因也。《涅槃經》別有十一名。
毗首羯磨:此云「種種工業」。西土工巧者,多祭此天。
三十二相:足下平滿,有千輻輪相;手足柔如兜羅綿;足指紋同綺畫;圓滿纖長;足跟與趺相稱;光潤高滿;雙腨漸次纖圓;雙臂垂膝;陰藏有梵相;毛孔紺青宛轉;髮皆右旋;膚不沾水;身皮金色晃耀;手足肩頸七處充滿;肩項殊妙;膊腋充實;容儀洪滿;體相端嚴;身量悉稱;威容廣大如獅子王;常光面各一尋;四十齒齊密,白如珂雪;四牙鋒利;得味中上味;舌相淨薄,能覆面輪,至於髮際;梵音和雅,遠近等聞;眼睫紺青齊整;鮮白紅環;面如滿月;眉相皎淨,如天帝弓;眉間有白毫相;頂上高顯,周圓猶如天蓋。
八十隨形好:詳《華嚴》、《大般若》、《三昧海》等經。
耶輸陀羅:此云「名聞」,移施長者之女,悉達太子之妃,羅睺羅之母。
瞿夷:此云「明女」,舍夷長者之女。《十二遊經》及《釋論》皆云是太子正妃,耶輸陀羅為次妃。
鹿野:釋長者之女,太子第三妃也。
波旬:亦云「波卑夜」,此云「極惡」,魔王名也。
三昧:此言「正定」,揀非邪定也。亦云「正受」,不受諸受,名曰正受。
六天:四王天至他化天也,詳在後。
阿難:此云「慶喜」,亦云「歡喜」。生於佛成道日,故名。乃斛飯王之子,佛之堂弟也。
拘睒彌國:亦名「憍賞彌」,中天竺國之境。
摩因提:長者名。
摩鄧女:摩鄧,摩登伽母也。摩鄧女,即指摩登伽。
目連:具云「目犍連」,此言「采菽氏」。
沙彌:此言「息慈」,息世染欲,慈濟眾生也。
安陀:近天竺之國。
優婆塞:又云「鄔波索迦」,此言「近事男」,謂親近比丘而承事故。亦云「鄔波薩哥」,此言「善宿男」,謂雖在家,而男女不同宿也。
拘屍那城:此言「角城」,其城三角故。
迦葉佛:此云「飲光」,釋迦佛之師,賢劫千佛中第三尊佛也。
●卷二
八王: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。
六根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
八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熾盛。
出家四眾: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彌、沙彌尼。
八部:天、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睺羅伽。
比丘尼:此云「乞士女」。
優婆夷:又云「鄔波斯迦」,此言「近事女」,謂親近比丘尼而承事故。亦云「烏波薩吉」,此言「善宿女」。
鳩摩羅什:此言「童壽」,天竺人,龜茲王甥也。苻堅建元九年,太史奏有德星現外國,故迎至此。
茶毗:亦云「闍維」,焚化也。
三藏:經、律、論。
浮屠:此云「高顯」,佛塔也。
彌勒:此言「慈氏」,姓也。繼釋迦而成佛,詳《彌勒下生成佛》等經。
七佛:毗婆屍佛、屍棄佛、毗舍浮佛、拘留孫佛、拘那含牟尼佛、迦葉佛、釋迦牟尼佛。
般泥洹:即「般涅槃」也,見前。
六道: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。
三長齋月:正、五、九。
行者:修行之人也。
四大:地、水、火、風也。有內外四大。以人身言,骨肉為地,精血為水,暖氣為火,運動為風。
天眼:天眼,五通中之一通。其間廣狹不等,有外道天仙之天眼,有聲聞、緣覺之天眼,有菩薩與佛之天眼。
摩登:具云「摩登伽」,此言「本性」,淫女也。後於楞嚴會上,聞法悟道,出家,名性比丘尼。
優缽羅:此云「青蓮花」。非優曇缽羅也。「優曇缽羅」,樹名,此云「靈瑞」,其樹有實無花,若佛出世,或轉輪王出世,此花方開。
摩醯首羅:此云「大自在」,乃色究竟天之王也。梵語「阿迦尼吒」,此云「窒礙究竟」,又云「色究竟」,乃色界之頂天也。
閻浮提:具云「閻浮那提」,樹名也。此言「勝金」,樹下有金,故以名樹。又因洲有此樹,故以名洲。即南贍部洲也,其地七千由旬。
鬱單越:此言「高出」,亦云「勝處」,即北俱盧洲也,其地十千由旬。
瞿陀尼:亦云「瞿耶尼」,此言「牛貨」,即西牛貨洲也,其地八千由旬。
弗婆提:亦云「毗提訶」,亦雲「弗於逮」,此言「勝」,即東勝神洲也,其地九千由旬。
須彌:具云「須彌盧」,此言「妙高」。四寶所成曰妙,聳出眾山曰高。在四大天下之中,其高十六萬八千由旬,半出海水上,半藏海水下,頂有忉利天宮,日月行於出水上山之半。
娑婆:又云「娑訶」,又云「索訶」,此言「堪忍」。即釋迦應化之土,大千世界之總名也。
四天王:欲界第一天也,去地四萬二千由旬,宮殿鄰於日月。
忉利天:梵語「忉利」,此言「三十三」。在四王天之上,帝釋居中。四面有三十二位小天子,為內輔臣。合成其數,非自下而上之三十三也。
夜摩天:具云「須夜摩」,此言「善時分」,在忉利天之上。
兜率天:具云「兜率陀」,此言「妙足」,在夜摩天之上。
化樂天:梵語「須涅密陀」,此言「化自樂」,在兜率天之上。
他化自在天:梵語「婆舍跋提」,此言「他化自在」,在化樂天之上,乃欲界第六天也。此上欲、色二界中間,有魔身天作王,王於欲界,方為欲界頂天。
由旬:亦云「由延」,亦云「踰善那」,乃輪王巡狩一停之舍,猶此方之驛。有作十六里者,有作三十里、四十里、六十里、至八十里者。
甄叔迦:此言「赤色」。
阿彌陀佛:梵語「阿」,此言「無」。梵語「彌陀」,此言「量」。以光明無量,壽命無量,福德無量故。
三千大千世界:千日、千月、千須彌山,乃至千梵世天,名小千世界。千小千世界,名中千世界。千中千世界,名大千世界。以三次言千,故云三千,實則一大千也。
摩尼:正云「末尼」,此言「離垢」。
八功德水:一澄淨、二清冷、三甘美、四輕軟、五潤澤、六安和、七能除饑渴、八長養諸根。
●卷三
七趣:《楞嚴經》以仙道合之六道,名為七趣。
三獸:象、馬、兔。
梵王:是娑婆世界之主。
鐵圍:梵語「斫迦羅」,此言「輪山」,亦云「鐵圍山」,在四洲之外。
三世: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
五陰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
聲聞:聞四諦聲教而得證果,名曰聲聞。
九品往生:上中下三品,每品又分上中下,共成九品也。義詳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。
十惡:身三惡,口四惡,意三惡也。身,殺、盜、淫。口,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罵。意,貪、瞋、癡。
泥犁:地獄也,此言「無有」,言無有樂處、無有赦處也。
阿旁:獄卒也,此言「無慈」。
光音天:語言之時,口出淨光,名光音天,色界二禪天之頂。劫火至時,此天首免其災。
地味:劫初地上所生之物也,狀如煎熱乳,味若細蜂蜜。
四生:胎、卵、濕、化。
梵行:持戒絕欲,名修梵行。
三生:即三世。
阿修羅:此云「無端正」,男醜女端正故。亦云「非天」,有天之福,無天之德故。亦云「無酒」,釀酒不成,瞋心誓斷故。
十八梵天:即色界天也,在欲界之上。已斷情欲,故稱為「梵」。十八者,梵眾天、梵輔天、大梵天、少光天、無量光天、光音天、少淨天、無量淨天、遍淨天、福生天、福愛天、廣果天、無想天、無煩天、無熱天、善見天、善現天、色究竟天也。義詳《楞嚴經》八、九卷。
十六大國:皆天竺附近之國也,如央伽、摩竭提等。
二十八天王:欲界六,色界十八,無色界四。
非非想天:無色界極頂天也。
須陀洹四重階級:梵語「須陀洹」,此云「入流」,諸法眼淨,得預聖流也。合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,有四重階級。
緣覺:聞佛說十二因緣法,而得悟道,故名緣覺。
獨覺:出無佛世,獨自覺悟,名為獨覺。
十信:信心、念心、精進心、慧心、定心、不退心、回向心、護法心、戒心、願心。
十住:發心住、治地住、修行住、生貴住、方便具足住、正心住、不退住、童真住、法王子住、灌頂住。
十行:歡喜行、饒益行、無瞋恨行、無盡行、離癡亂行、善現行、無著行、尊重行、善法行、真實行。
十回向: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、不壞回向、等一切佛回向、至一切處回向、無盡功德藏回向、隨順平等善根回向、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、真如相回向、無縛解脫回向、法界無量回向。
歡喜地十重階級:即十地也,歡喜地、離垢地、發光地、焰慧地、難勝地、現前地、遠行地、不動地、善慧地、法雲地。
補處之尊:梵語「阿惟顏」,此云「一生補處」,言一來降生,即當成佛也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