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une 5, 2018

每一個成就的人都是從苦難當中過來的,沒有苦難的折磨不能成就


淨土法門:每一個成就的人都是從苦難當中過來的,沒有苦難的折磨不能成就

發布:清淨乃空

  可是你必須要記住,你這一生不成就,你來生必定不如這一生,這是可以斷而言之,可以下斷語的,來生比不上這一生。尤其是出家人,來生決定比這一生要差很遠,為什麼?因為你這一生現出家相,現的相是人天師範,你接受的是十方供養,古德常說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」。出家人這一生不能成就,決定在三途,這一點諸位要特別的留意。出家不是一個輕易的事情,換句話說,不是往上升,就往下墮落,要想保持這個樣子,來生還這個樣子,恐怕辦不到,沒那麼簡單;保住人身,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,這一點希望大家要特別留意。

  照《安士全書》前面的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來修也好,那篇東西跟《感應篇》大致是相同的,這些是特別勸勉在家同修。出家應當是以《沙彌律儀》為主,如果要用《安士全書》跟《感應篇》,那是輔助,賓主要分清楚。出家人修學,五年的功夫學《沙彌律儀》,才能把這個基礎打好。近代的模範印光大師是一個,他老人家的《文鈔》流通得非常普遍,差不多都讀過。虛雲老和尚也是一個,《虛雲和尚年譜》,許多人看到《年譜》,信仰佛法,生起了信心,他這一部《年譜》度了不少人。倓虛法師的《影塵回憶錄》值得一看,可以激發道心,不亞於《虛雲和尚年譜》。這是我們的模範。

  人家怎麼修學的、怎麼成就的,再想想我們自己,每一個成就的人都是從苦難當中過來的,沒有苦難的折磨不能成就。現代人所以沒有法子成功,換句話說,禁不起折磨,稍稍受一點苦了,心裡就不滿意、就不肯學,就得想動腦筋去找個舒服的地方去,他怎麼會有成就?所以一個明理、一個覺悟的人、一個開智慧的人,他的行持在日常生活當中所表現的態度,跟在迷的時候不一樣。這些統統說的是我們自己的本分上事,我們心在境界裡面不平,決定是迷、沒有悟,沒有開智慧、也沒有福報。有福報的人心量都是大的,心量大才會有福報,心量小哪會有福報?這是一定道理的。

  不談佛門的智慧,世間人所謂量大福大、量小福就小。佛的福報圓滿,福慧二足尊,因為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、量週沙界,所以他的福報圓滿。我們為什麼要守住這個小心量?為什麼不能把自己的心量拓開?自己迷,不知道自己迷,反以為自己有智慧,這是錯誤的;自己迷,知道自己在迷,給諸位說,這叫始覺。你看《起信論》裡面講的始覺位,最初的始覺位,知道自己迷,這個人就開始覺悟。知道迷怎麼樣?你就肯去想如何破迷開悟。最怕的什麼?自己迷,不曉得,還以為自己很聰明、以為自己很有智慧,這就壞了。

  摘自楞嚴經(第一二九集) 1981

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檔名:07-001-0129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