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ugust 8, 2017

萬行大和尚:如何鑒別你對你的信仰是否堅定不移呢?


萬行大和尚:如何鑒別你對你的信仰是否堅定不移呢?


 發布:東華禅寺     

  既然你標榜自己有信仰,為什麼你不相信自己信仰的對象呢?比如信基督,就應該深信基督會保佑你;信釋迦牟尼,就應該堅信佛祖會保佑你。可是你為什麼不信呢?究其根本,你不是一個虔誠的信徒,你所謂的信仰只是迷信,你真正信的是自己。

  佛教講,一個人真正建立了信心,即是“信心成就”,信心成就意味著他不會再退轉。但是,樹立真正的信仰對當今的修行人是最難的,都是今天信這個,明天信那個,不斷地改換門庭,一生都如此,這就是凡夫!除非你真正得道了,你對自己的教主才會深信不疑,不會再改換門庭。讓一個普通人有真正的信仰談何容易!如果門庭換得慢一點,把修法的時間拉長一點,或許你就得道了,就不會像猴子掰玉米一樣,撿一個丟一個。但是多數人都相信自己很聰明,這個法門修一陣子沒感應就換下一個,不停地換,所以一路走下來哪一個都不信,而且總有充足的理由證明自己沒有錯:我信了他很多年,他的法我也修了很多年,可是沒感應。他永遠發現不了自己的問題。

  如果你信釋迦牟尼,為什麼要看耶稣、老子、孔子的書?如果你信耶稣基督,為什麼你要看釋迦牟尼的書?如果你信萬行,為什麼要看其他法師的書?說明你對他們都不相信。只要看第二個明師的書,說明你對第一個明師已經不信了,起碼不是深信,按過去的鑒別標准就是這樣。過去的人追隨一個明師,絕對不會再看第二個明師的書,他信這個教主,絕對不會再看第二個教主的教義和教理。但是今非昔比啊!

  就萬行而言,凡是世界上公認的幾個教主的書我都看過。這就說明一個問題,我信仰的不僅是釋迦牟尼,還有耶稣基督、默罕默德。我心靈的空間只能容納一個教主,為什麼卻容納了那麼多?說明我心靈的空間已經一分為二,為三,為四,為五了,我對釋迦牟尼不是虔信,我的空間沒有完全留給釋迦牟尼一個人。

  你們也是如此。你們讀了多少明師的著作?不都是幾十本,甚至更多?可見你們內心究竟信哪一個明師連自己都不知道了。就像當今這些大師的書,萬行哪一本沒讀過?只要稍有名氣的全讀過。可見我們信仰誰呢?誰都不信仰,只相信自己。所以,碰到明師不要說你信仰他,那不過是騙自己罷了,你是騙不了明師的,明師知道何為信仰。

  在2000年以前我沒有看過第二個明師的著作。2000年出關以後,我自認為悟到那個東西了,才開始看其他明師的著作。在2000年以前我就認一個明師,就看他一個人的著作,就認他一個人的思想,就學他 一個人的法,就唯他命是從。因為你的心靈空間有了一行就不能有萬行,有了萬行就不能有一行。如果你這個空間有一行還有萬行,甚至還有三行、四行,結果力度不夠,哪一個的力量都達不到。因為心靈的空間就這麼大,一旦把它分割成若干份,力量就分散了。2000年前我啃的一部著作就是《五燈會元》和幾部基本的經典,比如《楞伽經》《圓覺經》《維摩诘經》等。

  就像談戀愛一樣,你心中同時裝著很多帥哥美女,你的感情怎麼會專一?你怎麼可能得到真正的愛情?沒有全心全意去愛,又怎麼可能得到全心全意的愛呢?自以為聰明,周旋於幾個異性之間,以為得到他們了,這恰恰是你的悲哀之處,你的無明正是從這裡顯露出來!在座的哪一個曾經把一個明師的法一口氣修上三年的?沒有!只有萬行一人,找不出第二個。直到2000年我都只修一個法,一口氣修了十二年。可是出關以後我拜訪了十幾個明師,他們的法我十天半個月就修完了,最長的半年也修完了。因為我曾經專修一法十余年,已經掌握了專一的技巧,所以再修任何法都很快。

  但是,你們從來沒有把心專注在一個法上真正修學過,所以即便給你再高的法,你也無法專注其上,你也修不進去。對一個凡夫來說,想專注在一個人身上,一個法上,真是太難了!但一個成就的人一定是一個專注力極高的人。能專注在一個法上走過來的人一定會成就。在座的可以自問:我心中裝了幾個明師?我研究了幾個教派的經典?我研究了幾個大師的著作?我修了幾個法門?

  為什麼過去的叢林要秉承一個不成文的規定——你必須有所證悟才能出去參學?因為這時的你已經開了法眼,能辨別真假邪正了。參學本身還包含了“較量”的意思,一是把你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讓別人印證,就像學會了武功要出去跟人過招一樣;二是與人切磋武藝能得到別人的指點,增長自己的功力。

  可是現在的修行人越來越浮躁,今年出家,明年就出去參學,甚至當年就出去參學了。可是你剛出家,要基本功沒有,論打坐不會,佛門的儀軌也不懂,佛家的經典更是一本都沒有研究過,道理一竅不通,你拿什麼跟人家過招,拿什麼讓人家給你印證?到任何一個叢林參學都必須講開示,通過講開示才知道你的等級,了解你處在什麼階段,需要什麼指點,是否修偏差了,哪裡出偏差。可是叫你講,你什麼都講不出來,什麼都不會,你出去參什麼學?豈不是有辱師門!接觸你的人都會疑惑不解,你的師父修行那麼高,學識那麼淵博,為什麼教出來的徒弟這麼差,師父的優點一點都沒學到?

  剛開始學佛修道不要急於求成,先把自己的惡習、缺點慢慢消除掉,彌補不足的,去掉多余的。學佛不要把自己變成受者,應該把自己變成施者。施者比受者更有智慧,更有福報。成功的人都是以施者的身份而不是受者的身份成就的。撐起這個社會的是施者,不是受者。

  這個社會的主流群體也不是受者。就像我們東華寺,能撐起它的是施者,絕不是受者。你在做施者的同時,既成就了別人,也成就了自己。如果你是個受者,既不能成就別人,更不能成就自己。學佛的人整天喊福報、功德、智慧,你只是個受者,何來的功德、福報與智慧?

  還好,我們東華禅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施者。你們的能力、智慧、膽識、魄力、心量,只有以施者的角色才能鍛煉出來,只有以施者的身份才能獲得成就。你想擁有智慧,擁有健康的身體、聰明的頭腦、美好的情感,都只能從布施中獲得。如果你是個受者,不可能獲得這一切。你想別人認可你,崇拜你,愛戴你,追隨你,你不是一個施者又怎麼可能呢?想讓人敬重你,抬舉你,高看你,你也必須以一個施者的角色存在。

  哲人們悟到一個真理:精明的人考慮自己的利益,智慧的人考慮他人的利益。施者永遠比受者有福,比受者更受人敬重,比受者更有價值。每個領域的成就者都是以施者的面目存在,他們在施的同時就是在受。如果你選擇先做一個受者,你必將一無所獲,無一是處。這就是道的規則,宇宙的規則,也是成功的秘笈。施就是受,就是得。

 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