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July 28, 2017

萬行大和尚:道心的重要性


萬行大和尚:道心的重要性

 發布:東華禪寺

  二十三年前萬行出家時,只是覺得很喜歡寺廟的氛圍,覺得自己就如同一棵小樹,適合在寺廟的土壤裡生長,抱著這種心理到寺廟出家。兩年後我對佛教有所認識,才產生了信仰,卻發現身邊一些出家人的信仰跟我的不同,他們的理想和追求跟我的也不一樣。佛學院裡四百多個學生,一部分是以此為生存之道;一部分是為了信仰,為了了生死,弘揚佛法,繼承如來家業。

  萬行立的志向是繼承如來家業,認定修道是自己終生要走的路,以自己為正法的代表。雖然我的能力不夠,但我有一顆赤子之心,我發了誓願,要以佛為榜樣,以祖師為榜樣,繼承如來家業。

  佛教裡面經常提到,修行和能力是其次,發心最重要。一個人的能力不夠,只要發心正,鬼神會護持,龍天會護持,信徒會護持;如果發心不正,品德不端,這些內護法、外護法不僅不會幫你實現願望,還會懲罰你。因為任何一個道場,即便只剩下一片瓦、一塊磚,龍天護法也會一直護持下去。論能力,我們超不過社會上的人;論學識,也不及各行各業的專家。

  可是為什麼從古至今,出家人能做那麼多驚天動地的大事?他們憑的是能力嗎?不是。憑地位嗎?不是。憑錢財嗎?更不是。他們是憑自己的德性、正念和正氣征服了千千萬萬的人。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比,也不應該讓自己的短處有展露的機會,應該堅守和發揮自己的長處。出家人的長處是什麼呢?第一是道心;第二是道心;第三還是道心。

  祖師大德都是百年千年才出那麼幾個,在歷史長河中真的是寥若星辰。可是僅憑那幾個,就把一個時代佛教的興盛給撐起來了!只要你敢發心,敢把自己當做祖師,你就會進步,就會獲得龍天感應。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去行,光坐在這裡幻想是沒有用的。為什麼佛教說“見地、修證、行願”,最後一步是落在行願上?

  這對那些沒有道心的修行人是最好的提醒和警策,你可以問問自己是否丟失了道心。看到一個有修行的人,就找一找自己和人家的差距,藉此激發自己的道心。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來助我們成道的。如果當初你出家學佛修道的那顆心、那個信念,至今都沒有改變,甚至有增無減,你今生成就絕對有把握。問題是有幾人道心如初,甚至更強烈,更堅定呢?

  普通人有幾人不被外境所轉?看到人家修行,他也修行;看到人家不修行,他也不修行。沒道心的人只會看不修行的人,不看有修行的人。這個道理就如同一個賊看天下所有的人都是賊。如果一個人有修行,他會發現身邊的每個人都有修行,都是他的榜樣。如果你真的自認為是個僧人,就應該以祖師為榜樣,以佛為榜樣。

  所謂“教外有教,教內有派”,這句話怎麼理解?宗教以外還有宗教,宗教以內還有宗派。我們都知道佛教有八大宗派,禪宗裡面還有五個法脈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宗和派呢?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,根器不一樣,無始劫以來種的因、結的果就不一樣。

  既然我們有緣出生在漢族區域,聞到了漢傳佛教,我們就應該以漢傳佛教的修行方式作為自己終生的修行方式。

  一個修行人如果連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物質需求都不能超越,又如何能深入到心靈的空間?肉體都不能脫離、超越,又怎麼可能開發心靈的空間?比如你的身體不健康,你的心如何能安?所謂“身安則道隆”,“道”指的是心。

  臨濟祖師說過一句話:“學佛之人,意踏毗盧頂,行拜童子足。”這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我們學佛修道人的志向要比釋迦佛的還高,要超越其上。而真正在做在行的時候,如果一個三歲的孩子比我們強,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請教,不能因為他是個孩子,就認為他沒有智慧,不如我們。也就是我們時常說的“上上之人也有下下之智,下下之人也有上上之智”。只有具備這樣的氣量、氣魄和膽識,才可能成就。

  如果出家人丟掉了道心,即便能力再強,也只會毀壞佛法和道。你有能力沒有道心,會做什麼呢?而一個沒有能力有道心的人,絕對不會破壞道。如果他想做事,一定會有護法,不僅有有形的護法,還有無形的護法。

  一個出家人有了道心,就會獲得無窮的力量和智慧,就像近代眾所周知的太虛大師,現代佛光山的星雲法師,他們之所以創立了那麼多、那麼大的佛教事業,為佛教界培養了那麼多僧才,就是因為他們的道心不僅沒有隨時間的推移、年齡的增長而減退,反而與日俱增,所以他們才有上千萬的信徒。

  還有台灣的比丘尼證嚴法師,那是人中的楷模,女中豪傑,男人所不能比。他們都是因為有一顆佛心,以佛為榜樣,才能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佛教事業,站在佛教的最前沿。一個出家人如果失去了道心,他將失去一切;如果他什麼都沒有,但有一顆道心,他什麼都會擁有。希望大家明白這個道理,帶著道心用功——參!!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