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ne 29, 2017

明華居士:既然一切為空,為何還要學佛修行和行善積德?


明華居士:既然一切為空,為何還要學佛修行和行善積德?

 發布:明華居士 


  注:本文有點長,如果能花點時間仔細閱讀,可能會對你為什麼要修行有所幫助!

  大家經常聽到說事物的一切本性皆為空,就認為什麼都是不存在的,那學佛修行行善就沒有了必要。甚至有些人聽到諸如“天也空,地也空,人生渺渺在其中”的歌曲時,還會產生產生對人生悲觀的情緒,其實這一切都是對佛教空性的誤解。

  空性是很難理解的,佛陀在當年也說過,空性不是隨隨便便對任何人都可以講的,因為不理解的人,很可能會對佛教產生誤解,甚至還會誤解佛教。真實理解佛教空性,少不了證悟的過程。其實我對佛教空性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,但希望大家不要誤解佛教所說的空性,僅從佛教與我們學佛修行簡單地談一談。

  佛教的核心教義是因果,我們每天都在提因緣過報,因果具體來說是因、緣、果。佛教說緣起性空,是指事物的本性。打個簡單的比方,如我們在嬰兒期、少年期、中年期和老年期,我們的外表不同、內在的思想性格等也不相同,那如果讓你定義一下你自己,到底是嬰兒期時的自己是自己還是老年時期的自己是自己呢?其實都是你自己,只是這個自己沒有定性,如外表不可能固定,思想意識呢也是在不停地變化。所以在禪宗裡,大家經常聽到一些禪話討論哪個我才是我。其實這些禪話也是幫助我們理解什麼是空​​性。

  又如一杯水,每人喝起來,口味感覺會不同,如有些人會覺得很甜,有些人覺得有些甜,甚至還有人覺得有點苦。每個人的感覺會不一樣。我們平時看待人和事物也是這樣的,每個人的看法不相同,這是因為每人的想法、經驗、知識不同所引起來的,所以我們也不能固定地定義一個事物的特性,所以才說事物本性為空。

  本性為空,並不表示事物就不存在,如這個我確實是存在的,對不對?那為什麼嬰兒期不同?老年期又不同呢?這是因為這個我在不停地變化,嚴格來說,這一秒的我和下一秒的我已經不同了,這個我不是固定不變的。所以回到佛教所說的因、緣、果上來說,外界的條件,如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,我們生存的環境,還有我們接受的教育,我們的接觸的人,讓我們處於不停地變化中,這些讓我們產生變化的條件,就是佛教所說的緣,這些緣在不停地變化,所以這個我也處在不停地變化之中,我們所表現出來的外相、內質(性格、思想等等)都在變化。當然佛教中說得更細,佛說我們人由地水火風四大構成,我們不是一恆不變的,而是隨著這四大的變化,而在不停地變化。

  佛為什麼要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空性的真理呢?在我看來,如果我們證悟到這些真理,對我們修行是有幫助的。我們想想我們為什麼會在六道中輪回?為什麼又有痛苦、悲傷等情感?那是因為我們眾生的我執、法執。我們執著於這個身是我的,執著於兒子、妻子是我的,所以才會痛苦,因為我們執著的這些東西都在不停地變化中,就如那首歌中所唱的“金也空、銀也空,死後何曾在手中”,你今天擁有了大量的財富,但這些財富並 明華居士:既然一切為空,為何還要學佛修行和行善積德?

 發布:明華居士 


  注:本文有點長,如果能花點時間仔細閱讀,可能會對你為什麼要修行有所幫助!

  大家經常聽到說事物的一切本性皆為空,就認為什麼都是不存在的,那學佛修行行善就沒有了必要。甚至有些人聽到諸如“天也空,地也空,人生渺渺在其中”的歌曲時,還會產生產生對人生悲觀的情緒,其實這一切都是對佛教空性的誤解。

  空性是很難理解的,佛陀在當年也說過,空性不是隨隨便便對任何人都可以講的,因為不理解的人,很可能會對佛教產生誤解,甚至還會誤解佛教。真實理解佛教空性,少不了證悟的過程。其實我對佛教空性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,但希望大家不要誤解佛教所說的空性,僅從佛教與我們學佛修行簡單地談一談。

  佛教的核心教義是因果,我們每天都在提因緣過報,因果具體來說是因、緣、果。佛教說緣起性空,是指事物的本性。打個簡單的比方,如我們在嬰兒期、少年期、中年期和老年期,我們的外表不同、內在的思想性格等也不相同,那如果讓你定義一下你自己,到底是嬰兒期時的自己是自己還是老年時期的自己是自己呢?其實都是你自己,只是這個自己沒有定性,如外表不可能固定,思想意識呢也是在不停地變化。所以在禪宗裡,大家經常聽到一些禪話討論哪個我才是我。其實這些禪話也是幫助我們理解什麼是空​​性。

  又如一杯水,每人喝起來,口味感覺會不同,如有些人會覺得很甜,有些人覺得有些甜,甚至還有人覺得有點苦。每個人的感覺會不一樣。我們平時看待人和事物也是這樣的,每個人的看法不相同,這是因為每人的想法、經驗、知識不同所引起來的,所以我們也不能固定地定義一個事物的特性,所以才說事物本性為空。

  本性為空,並不表示事物就不存在,如這個我確實是存在的,對不對?那為什麼嬰兒期不同?老年期又不同呢?這是因為這個我在不停地變化,嚴格來說,這一秒的我和下一秒的我已經不同了,這個我不是固定不變的。所以回到佛教所說的因、緣、果上來說,外界的條件,如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,我們生存的環境,還有我們接受的教育,我們的接觸的人,讓我們處於不停地變化中,這些讓我們產生變化的條件,就是佛教所說的緣,這些緣在不停地變化,所以這個我也處在不停地變化之中,我們所表現出來的外相、內質(性格、思想等等)都在變化。當然佛教中說得更細,佛說我們人由地水火風四大構成,我們不是一恆不變的,而是隨著這四大的變化,而在不停地變化。

  佛為什麼要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空性的真理呢?在我看來,如果我們證悟到這些真理,對我們修行是有幫助的。我們想想我們為什麼會在六道中輪回?為什麼又有痛苦、悲傷等情感?那是因為我們眾生的我執、法執。我們執著於這個身是我的,執著於兒子、妻子是我的,所以才會痛苦,因為我們執著的這些東西都在不停地變化中,就如那首歌中所唱的“金也空、銀也空,死後何曾在手中”,你今天擁有了大量的財富,但這些財富並不會永遠屬於你,你的車子房子老婆兒子等也只是藉你“暫用”而已。我們眾生在六道中不停地輪回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執著於我,執著於我有,所以有了貪嗔癡慢疑等五毒,如果要徹底斷除我執,不能不對一切緣起性空有個正確地理解。

  如果您覺得一切皆空,一切都不存在,那我們要不要上班呢?要不要吃飯、睡覺?這肯定不行的。空性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一切都在不停地發展變化中,還有世事的無常。不思善不思惡是一種境界,是一種空性的智慧,而我們還常還是要十分認真地對待善惡因果,因為我們造惡業,這個惡業如果沒有結惡報的緣起(即條件),我們沒有受到惡報,對於我們來說似乎這個惡是不存在的,其實惡業在緣起上就是空的,但是如果具備了惡業受報的條件,惡報還是會真實發生的,惡業雖然本性為空,具備了條件我們還是能看到其實相的,這個實相就是惡報。同理善業也一樣。所以即使善惡皆空,我們還是需要積累功德和福報,即使善惡皆空,我們還是要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讓惡業徹底不再顯現。

  空性實在是用語言難以表達,但用語言又一下子很難完整表達,想說的話很多,有些地方只能簡要帶過了。

  南無阿彌陀佛!不會永遠屬於你,你的車子房子老婆兒子等也只是藉你“暫用”而已。我們眾生在六道中不停地輪回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執著於我,執著於我有,所以有了貪嗔癡慢疑等五毒,如果要徹底斷除我執,不能不對一切緣起性空有個正確地理解。

  如果您覺得一切皆空,一切都不存在,那我們要不要上班呢?要不要吃飯、睡覺?這肯定不行的。空性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一切都在不停地發展變化中,還有世事的無常。不思善不思惡是一種境界,是一種空性的智慧,而我們還常還是要十分認真地對待善惡因果,因為我們造惡業,這個惡業如果沒有結惡報的緣起(即條件),我們沒有受到惡報,對於我們來說似乎這個惡是不存在的,其實惡業在緣起上就是空的,但是如果具備了惡業受報的條件,惡報還是會真實發生的,惡業雖然本性為空,具備了條件我們還是能看到其實相的,這個實相就是惡報。同理善業也一樣。所以即使善惡皆空,我們還是需要積累功德和福報,即使善惡皆空,我們還是要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讓惡業徹底不再顯現。

  空性實在是用語言難以表達,但用語言又一下子很難完整表達,想說的話很多,有些地方只能簡要帶過了。

  南無阿彌陀佛!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